找到相关内容229篇,用时5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戒律与僧团教育

    教育的方式和经验。使得佛法推广到世界各地,并成就了无量众生走上解脱,成佛。  试问:在佛教教育的这个问题上,谁最权威?难道还有人比佛陀更权威,比历代祖师大德们更权威吗?如果没有的话,我们就应该...生存技能为主,而佛教教育是完善人格的教育,是改造生命的教育,是解脱烦恼、解脱生死,是成佛做祖的教育。两者的要求相差甚远,方法也迥然不同,用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,怎能达到佛教办学的目的呢?  佛教教育还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5854842.html
  • 修学杂谈(一)

    虽然说真俗不二,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白,那是了悟者的行为规范,而不是初学者所能引用的。作为一个初学者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佛法,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奔上解脱。否则,一旦路选错了,指导方法错了,那就会与解脱的... 人活一世,得为自己的解脱着想,别的都是不实在的。临终时,身外物没有意义了,吃喝拉撒也全要靠别人,样样都不能自主,而且对死有极度的恐惧。我们此时不修,等到身体不舒服了,想修也来不及了,临终就是如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4058290.html
  • 李煜与佛教的不解

    的悲哀扩展升华为对整个人生的悲悯甚至是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忧患,而李煜也为自己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,在佛法中使自己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和人生上的顿悟,而他在这条路上走得太晚太累。  李煜作为一个生于宫廷、...转向精神层面寻求自我解脱。此时,宗教的力量往往特别具有吸引力。五代十国时期,南方诸国佛教盛行,恰好为李煜从精神层面上寻求解脱带来了契机。所以李煜与佛教结下了不解缘,开始了自己的佛教旅程。  二、佛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74963515.html
  • “平常心是道”禅学思想对现代禅修的启示

    智慧见地的开发(开悟见性),不过分强调修习禅定来达到解脱生死、消除烦恼的禅修过程。他的禅学思想是对传统禅学观念及禅修方法的一大变革,并奠定了禅宗中国化特色的基础,标志着中国佛教走向自心探求的解脱。...,尽是妙用,更无别理,皆由心回转……一切法皆是佛法,诸法即是解脱解脱者即是真如,诸法不出于真如,行住坐卧悉是不思议用,不待时节。”马祖昭示了修行悟道后得清净解脱并圆融无碍、任运自在的理想境界。他曾...

    释惟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3063721.html
  • 论佛教解释能力的合法性证明

    十二因缘说详细解构了生死流转的沉沦途和解脱还灭的超越,渗透着严峻冷静的思辨理性。“佛告婆罗门:‘自作自觉则坠常见,他作他觉则坠断见……离此两边,如于中道而说法,所谓此有故彼有,此起故彼起,缘无明行...…。”,e创造神的设定是印度当时的主流思想,佛陀则不承认绝对主宰的存在。梵书、奥义书都视梵为至高无上的创造神,佛陀则认为除了缘起的假有外,别无真实不灭的存在。佛陀把空、无相、无作当成三种根本的解脱...

    黄文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1065843.html
  • 三自性与唯识中道义

    要求真正地使吾等于行持中以修唯识观而通达心外无境,唯有内识的唯识中道义思想,而不是满足于对教理的认识,这也是佛陀说法的本怀,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依教去修行,迈向解脱,证得佛果。  限于本人学识水平及...中道教理,阐明一切染净诸法皆唯识所现的根本思想宗旨,处处体现唯识学非一非异、不即不离中道意义。  关键词:三性 唯识 三无性 中道义  三自性的思想乃唯识学的核心理论,也是整个佛法...

    妙相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273539.html
  • 妙祥法师:难行能行是真行

    信心,机会难得。 为什么说机会难得?从我们这里看不出机会来,因为你在机会中,处处给你,你觉着不珍贵。当我们离开了这个机会的时候,那就是太珍贵了。有多少居士看到咱们的行脚啊,《解脱》(编者注:介绍...那么简单,事物就像波浪似的,一会高一会低,它已经形成了一种自然的规律,也是我们无始劫轮回的一种规律。你不在这上下手,你另外想找出一条,它永远没有,它是不存在的事情。你想要求世间和你的想法,和你的愿望...

    妙祥法师

    妙祥法师|难行能行是真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05876556.html
  • 佛教的财富观[王公伟]

    指望别人伸出援助手呢。第三,就是敬田,也就是恭敬一切应该恭敬的人。从佛教的角度来说,主要是指佛法僧三宝。我们恭敬佛陀,是因为佛陀为我们开显了一条通向彻底解脱,同时,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。我们要恭敬佛法,是因为佛法为我们提供了修行的指南,依靠佛法,我们就可以在无佛的时代,仍然得到解脱。第三,就是要恭敬僧人。出家的僧团,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,摆脱了世间的一切享乐,追求出世的生活,践履佛陀...

    王公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90278794.html
  • 佛教的无常思想与中国古典文学

    。   明朝高僧憨山大师《醒世歌》云:“休将自己心田昧,莫把他人过失扬。惹祸只因闲口舌,招愆多为狠心肠。是非不必争人我,彼此何须论短长。世事由来多缺陷,幻躯焉得免无常。吃些亏处原无碍,退让三分也...无尽的宇宙,思真正令人惆怅不已。不知不觉间,双鬓悄然染霜,暮齿渐渐摇落,白发已然苍苍。逝去的青春红颜不可再追回,修炼金丹术也不能永保不死。要想彻底解除生老病死的无常苦,唯一的解脱道是学习本来...

    李桂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90378796.html
  • 胜义谛与世俗谛的论争

    解脱呢?   月称虽然试图以所谓“唯世俗”之义,来取代被他批判的“世俗谛”,但毕竟能以“唯世俗”的眼光来看待世间的,是佛与菩萨而非一般的无明凡夫。因此,在月称的二谛论里,胜义与世俗之间有著一道难以...  胜义谛与世俗谛的论争   中观哲学的基本论题二   万金川 主讲   编辑组 整理   在月称的二谛论里,胜义与世俗之间有著一道难以填平的鸿沟,   而安慧指出真实隐藏在世俗里,清辨...

    万金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1024783803.html